绿松鼠公号关注食品安全,茅台国酒商标争议引关注
长城葡萄酒一方面抵制其他企业申请“国酒”商标,另一方面却推出“红色国酒”战略,这样的做法让人感到困惑,它真的能够实现“国酒”的定位吗?
矛盾操作引关注
中粮长城酒业曾是反对茅台“国酒”商标申请的众多第三方之一,然而在今年1月3日的40周年战略发布会上,它却推出了自己的“红色国酒”战略。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,立刻引起了市场和业界的极大关注,人们纷纷猜测长城葡萄酒为何会做出这样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。
战略目的被猜测
长城葡萄酒之所以采取“红色国酒”的营销策略,公司解释称“长城”是国家的知名品牌,象征着中国葡萄酒的进步。然而,酒水行业分析师蔡学飞提出,这样的做法可能是为了给其他竞争对手带来营销上的压力。毕竟,在白酒领域,茅台已经自称为“国酒”,长城此举可能在营销渠道上试图压制对手,同时也是为了应对长期业绩不佳而进行的战略调整。
“国酒”定位遭反对
“红色国酒”战略一经推出,便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质疑。从历史渊源、销售成绩、市场占有率和国际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来看,长城葡萄酒自诩为“国酒”显然并不合适。作为国产葡萄酒“三驾马车”之一的张裕,在历史发展和业绩表现上对长城构成了显著冲击。蔡学飞指出,如果长城今后申请“国酒”商标,张裕将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。
自身状况不乐观
长城葡萄酒在品牌价值、企业规模、市场表现及行业地位等方面,难以与“国酒”这一称号相匹配。去年11月13日,该品牌对其旗下407个SKU进行了淘汰,而在今年3月,又推出了五大战略单品以适应消费升级的趋势。尽管业绩不佳,但这些举措同样暴露了其在市场上的困境。
历史决策有影响
实际上,自2017年起,我国食品行业便将长城葡萄酒定位为“国酒”,并且“国有大事,必饮长城”的口号一直被广泛传播。然而,此前的这一决策并未使长城葡萄酒在市场上实现显著增长。如今,再次重申“红色国酒”的战略,其效果究竟如何,目前尚难以预料。
未来发展待观察
业内消息人士指出,长城葡萄酒公司正计划对其五星级品牌产品进行涨价。但在此时的市场环境中,这一涨价举措是否能够提升公司的业绩表现,“红色国酒”战略是否能够助力公司走出困境,这一切都还需要市场未来发展的验证。
大家对长城葡萄酒提出的“红色国酒”策略能否取得成功有何看法?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见解。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,请不要忘记点赞并转发。